書展.零碎.追星 TIBE 2012

對我而言,台北最棒的年度藝文活動,莫過於春節後的台北國際書展,以及十一至十二月間的金馬國際影展,影像與閱讀二者,在一年的頭與尾相互呼應。台北,一個以商業活動掛帥的首都,仍需同時肩負起文化的重擔,倘若連如此一個擁有得天獨厚資源的城市都無法滿足藝文同好需求的話,那麼在台灣,又有哪一個城市可以勝任呢?


前幾屆書展的模式,大多會選擇一個國家作為主題國,於主展區展出與該國相關的文化展品、書籍、出版的歷史與特色,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是以一個概念為主軸,將主題設定為「綠色閱讀」,不過老實說,這回的主題展比起往年遜色許多,少了主題國的統整性,綠色閱讀主題底下展覽顯得各自鬆散,展場設計也略嫌草率,讓人提不起興致,迅速繞了一圈便離開,實在沒有駐足的必要。而今年主展區的唯一亮點,是台灣文學館的展覽,台文館在去年展出日治至民國的教科書,其珍貴性與趣味性,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今年除了端出以往都會展示的作家手稿之外,更網羅許多書畫典藏,大大拓展展品的多元性,展場設計也規劃得十分簡樸雅致。


一如往年,書展會場處處充滿賣場式的喧囂聲與惱人的問卷推銷,這種風氣至今依然沒有改善,儼然已成為一種另類的書展特色。在出版業大嘆景氣一年不如一年之時,許多規模較小的出版社,或者在書展銷售額無法補足支付額的書商紛紛退出書展,剩下的大多是充滿銅臭味的大型出版社。不屈服於大財團的壯大,獨立出版如梅花一般,越冷越開花,在不景氣的寒天裡,相互集資、統籌展出,別出心裁的攤位,與目中只有銷售的出版攤位互別苗頭,規劃出一系列文藝講座,邀請民眾與閱讀、作家進行對話,售書並不是他們參展的唯一目的,提高民眾對於獨立出版社的認知,以及了解到即使在出版寒流中,仍有一群年輕人默默在努力,捍衛出版與文學的核心價值。為求達到吸引人氣的效果,他們在攤位的設計上下足了苦心,從2011年登機情境的「讀字去旅行」,至今年的充滿懷舊人文風情的「讀字車站」,再次成功地成為展場中矚目的焦點,讓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到底明年會是以怎麼的方式來呈現。


既然台北國際書展敢冠上「國際」二字,那就意味著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學者與出版商齊聚一堂,在書展期間進行一連串不間斷的交易、對談、分享與簽書活動,而這也是我參與書展最大的目的。每年書展我都會事先瀏覽一遍外賓的名單,然後選擇座談活動最充實的一天前往書展,就好像追星一樣,特地去看這些遠道而來的貴賓。去年我追了法國繪本畫家Olivier Tallec,而今年書展則是追隨法國驚悚小說家Franck Thilliez,以及挪威犯罪小說家Jo Nesbø。


老實講,我是不看犯罪小說的,若是推理小說的話,也都是以閱讀日系推理為主,但聽完了兩大天王這場精彩的交鋒對談之後,讓我對他們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二話不說,掏了乾癟的腰包買了書,與死忠的書迷們一起排隊等候簽名。(其實我這種行徑和瘋日韓星的粉絲沒有兩樣啊,真是感到不好意思)

下面這段影片,是Franck Thilliez在朗讀沙龍的法語朗讀,由作家本身來朗讀自己寫的作品,挺有意思的,朗讀的內容是他首本在台灣出版驚悚小說《影像感染》(Le Syndrome E)的第一章:


Franck本人非常有親和力,不僅面善,說話語調也很柔和,但他寫的故事劇情卻是極盡所能的變態,書裡書外塑造出來的風格簡直是判若兩人。他在座談中一直被迫用英文回答,因為不是母語的關係,有些回應很難暢所欲言,幾度欲言又止,為他感到不捨,於是簽書的時候,我就很假掰地用彆腳法文與他寒暄兩句,結果他一聽到法文似乎有點嚇到,不曉得是因為感到驚喜,還是純粹是我發音太爛的關係。


挪威犯罪小說天王Jo Nesbø,則由於當天行程緊湊,所以座談結束後大會並沒有安排簽書活動,而是另訂隔天於誠品信義書店,舉辦訪台行程唯一一場見面簽書會。Jo貴為大牌果然名不虛傳,連簽書會都是大牌的格局,怕他簽到手抽筋,出版社只限量150個名額,必須排隊領取號碼牌。為了讓他在新作《雪人》(snømannen)上親筆留下痕跡來加持,隔天我提早三個小時到場排隊,幸運地排到了前10名。Jo在這場新書發表會分享的東西,與書展的對談幾乎沒有重疊,讓我獲益良多。我發現,相對於Frank給人親近的居家形象,Jo在氣質上比較具有明星架式,充滿自信與丰采的一個人,不過私底下和藹可親,是一位保養得很好的北杯,完全看不出來已經年逾半百。


最後談到與作家合照一事,我就又氣又好笑。不曉得為什麼,每次我和這些作家合照的時候,無論是Olivier、Franck,還是Jo,他們三個人,沒有一個眼睛對到鏡頭!到底是因為拍照的人太多導致看錯鏡頭,還是因為長期閱讀寫作的關係致使眼睛對焦功能產生障礙?或許,只能歸咎於我真的沒有和老外合照的緣分吧,能三張都失敗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紀錄了,希望下次合照的對象,眼睛能順利對到鏡頭,真是一個不爭氣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