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cou Thierry


最近剛到手一張CD,法國獨立音樂人Thierry de Cara第一張個人專輯《de Cara》(亦稱《7 titres》),這位歌手的來歷我就不多加詳述,詳情請參見我之前分享過的文章,等到他正式出道的新專輯一出爐,我絕對會用更大的篇幅來介紹給大家。我覺得他並不是一個人人都會喜歡的歌手,他的好只有喜歡他的人才知道,所以我從不大張旗鼓地向好友們推薦傾銷他。

來說說這張專輯有多麼得來不易。第一,它絕對是限量,市面上買不到,只能透過Thierry的經紀公司購買(說好聽一點是公司,其實編制非常簡單,從頭到尾我都是跟同一個員工聯繫,我想應該是所謂的一人公司吧!)。第二,海外購買困難重重,說穿了Thierry的歌迷99.99%是法國本地人,所以當我得到這個訊息之後,便努力徵詢海外購買的方式,Thierry本人也親自回覆我可以購買的方式和相關聯絡人,真的是又親切又有誠意。聯繫到窗口後,又發現必須使用信用卡或支票才能購買,但這我沒有辦法處理,只好與聯絡人e-mail來往好幾次,才折衷出最後的方式,就是把等值美金藏在信函內連同訂購單一起寄出去。我一時不知去哪找小額美金,所以又拖了好一陣子,幸好友人哥哥剛從美國回來有剩餘的美金可以借兌。在寄出訂購單之前,又再度聯繫上經紀公司,深怕限量是殘酷的,得知庫存沒剩幾張的消息後,大吸一口氣便趕快將信寄出。

就這樣來來回回將近一年,終於在今年收到這張遠自法國而來的專輯。白色航空小包裡頭,裝的正是我整整一年的期待,打開之後更是令人驚喜,CD封套上有Thierry親筆題字的祝福,如此貼心的舉動多麼令人感動。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With music the world seems so small...
Take care my friend from China!!"

其實我老早就從聯絡人那邊接收到這個訊息,她告訴我準備要寄件的那天,Thierry正好結束倫敦的錄音工作回到Marseille,所以Thierry便主動幫我題了一些字,真的是超級幸運。我想為了購買他的專輯弄得如此大費周章也應該是他前所未見的第一人,不注意到也很難啊!不過Thierry竟然把來自Taiwan的粉絲誤會成來自China了,真是犯了大忌,但為了私心,我絕對是可以完完全全地原諒他的。

Related Posts:
Fango's blog: Chouette! Thierry de Cara
Fango's blog: Lettre à France

Related Links:
Thierry de Cara's MySpace
Thierry de Cara's MyMajorCompany

它來自遠方 From afar


來自遠方的雪景
它從不屬於這個悶熱的地方
只得縮影在一張相紙上
飛翔了一段無法得知的距離
而後降落在我的眼簾
我想,今年的Christmas更像Christmas了

謝宇威《小黃狗》 Little Yellow Dog



《小黃狗》
詞曲、演唱:謝宇威
動畫:尤芳湖

細黃狗 頭拉拉
靜靜佇在大路頭
沒人惜 沒人愛
佢係一條流浪狗
烏~臨暗天烏烏
烏~又餓又沒朋友

細黃狗 不使哭
我會好好佬你愛
照顧你 保護你
你不會再孤息

Into the Wild 阿拉斯加之死




本片由資深演員Seam Penn轉戰導演一職改拍自Jon Krakauer的作品《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這本書中所敘寫的是一則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一位剛完成大學學業的年輕人,拋棄世俗的一切,只為朝向他嚮往已久的目標邁進──阿拉斯加,雖然一路上有不少偶遇的夥伴相助,但他內心很清楚,最後能走到那險峻的阿拉斯加,只能靠他自己一個。這段獨自一人勇敢邁向阿拉斯加的旅程,同時也將是他找尋找人生答案的悲歌。




主角名叫Christopher McCandless(由同年齡的新生代演員Emile Hirsch所飾演),他是一位做事很有計畫的人,他的一切都完美地令人無法挑剔,他對於人生的態度,有著異於常人的自制力與控制力,在他的眼中,任何事只要是他想做的,沒有一件是辦不到的,當然更沒有人可以干涉他所作的決定。

雖然中文片名《阿拉斯加之死》已經預告了死亡的訊息,但是仍不減整部戲的精采程度,畢竟重點他怎麼死去,而是在他死去之前,他看到了些什麼、他體會了些什麼。誰也沒料到這一切竟然必須真的用一條年輕可為的生命付出代價,而非只是無比的勇氣就足夠的,或許這也是Christopher自己所始料未及。

當他熬過了阿拉斯加嚴酷無比的寒冬,春天來臨時,他想再度返回他遺忘許久的世俗生活,用一種他在美麗的大自然所習得的態度繼續生活下去,但溪水因為融雪所帶來的豐沛水量變成讓他無法跨越劃分世界的極大鴻溝,大自然是如此美麗、莊嚴而又殘酷,他以為只要有決心就可以戰勝一切,但大自然並不這麼認為,他生命最後竟然栽在一株掬手可折的植物上。




自己的名字也連同世俗一起被拋棄,為了追求嶄新的人生,新的名字才能代表這當下的自我,但在他經過重重考驗、體會與挫折之後,最後選擇重拾自己的名字──Christopher McCandless。或許越是真才越能了解一切真相,換個名字只是在逃避而非面對,而他也知道,自己的轉變並不會因為和先前的自己享用同一個名字而有所差別,重要的是,使用這個名字背後的自己有沒有成功蛻變。

“Happiness is only true when shared.” 他在臨死之前寫下的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當他發現大自然令人驚艷的美麗與壯闊,以及回想起過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點滴,此時此刻所感受到的幸福快樂,卻無法與愛他的人與他愛的人一同分享,而這一切到頭來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他感覺到他是自私的,於是他不顧自身的孱弱努力寫下這句話,為這一切留下一些印記。




這張是Christopher McCandless本人的照片,背後的那台廢棄廂型車,正是故事裡的陪他遮風避雨、避寒取暖的小屋。電影片尾Emile Hirsch也同他擺出一樣的姿勢、一樣充滿自信的笑容與堅毅的眼神,而後轉變為故事主角本人的照片,更讓我們確信故事的確發生過,也真的有一個名叫Christopher McCandless犧牲了生命寫下的不凡一頁,他讓自己的故事可以被別人知道,他讓他的感動可以與別人分享,也就是“Happiness is only true when shared.”。或許有人覺得他血氣方剛、覺得他太蠢,甚至覺得他罪有應得,但是誰都不能抹滅一段用年輕生命燃燒而成的動人故事。


Into the Wild -Trailer:



延伸連結:
.Into the Wild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intothewild.com/
.IMDb > Into the Wild (2007) http://www.imdb.com/title/tt0758758/

LOMO L-CA 處女捲

我不是個會亂按快門的人,所以一捲底片我可以拍很久,可能幾天才按個一張。平時走在路上,我會觀察一些感覺不錯的景色,記在腦海裡,等過個幾天之後再去拍它。手邊這台LOMO L-CA,其實是跟我老哥借來的,我實在很想體驗LOMO的魅力,恰好老哥最近有買一台LOMO,所以便水到渠成,經過了一個半月,我終於把相機裡的底片拍完了。因為這是第一次拍LOMO,很多事情都還不甚熟悉,捲底片還發生了一點意外,在手動捲片的途中,我竟然手殘把背殼弄開,好幾張底片因此曝光,希望不是我特別喜歡的那些。

把底片拿去三一快照沖洗的時候,一位女顧客看到我手中的底片盒感到很好奇,她問老板:「現在還有人用底片拍照啊?大家不是都用數位相機了嗎?」老板說:「是有變比較少人用,但還是有一些人喜歡用底片拍照。」接著,女顧客轉頭過來問我:「為什麼你要用底片啊?是差在哪裡?」我只回她四個字:「質感不同。」只見她一臉疑惑,又轉過頭去跟沖洗店老板繼續聊底片的事。

這捲熬了很久的處女捲,終於出來與我坦誠相見,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攝影經驗還不足夠,又或許是因為底片過期的關係,要不然就是相館洗糟了,我覺得作品並沒有把LOMO的特色發揮得很好,36張裡頭扣掉完全失敗和曝光的,大概只剩下十來張能看,最後挑選了五張還算過得去的來與大家分享。





盲目 Blindness by José Saramago

彷彿一場瘟疫,他們一個接著一個盲目了。他們都曾經看得見,然而此刻眼前只剩下無奈的白光,有如高掛在天邊永不墜落的太陽,用最耀眼的光芒二十四小時刺激著他們的視覺神經。

雖然看不見外在的世界了,但是他們卻把自己的內心看得更清楚,清楚自己原來也是那種人,心裡被壓抑的過去和被教條禁錮的慾望,憑藉著反正沒人看得見的理由,都一股腦兒爆發了出來,他們又慌又亂不知所措。

恐懼的不只是自己生命的安危,還恐懼著人們之間逐漸惡化的心,每個人都為了生存豁了出去,為了食物他們可以不顧一切,一旦把東西吃進肚裡,理當要處理之後排泄的問題,但他們不僅恣意排泄穢物,某些人也恣意排泄性慾,倒頭來人畢竟也是動物,尤其在沒有法紀的時候,說難聽一點,就是隻野獸。

在盲人的國度裡,只要你有一隻眼睛可以看得清楚,你就是國王,幸好這雙可以看清世界的眼睛長在醫生老婆的身上,她有絕對的特權可以窺視別人,但她亦有義務接受那些慘不忍睹的畫面,不過令人唏噓的,在真實的世界裡,真正擁有權力的人們卻沒有那雙可以看清一切的眼睛。

可貴的,在險惡的環境裡人們仍然保有希望,他們相互合作、互相扶持,縱使世界已不是原來的那個世界,無論是外在世界和人們內心的世界,都變得如此殘破不堪,但是故事的最後,總是得有戰勝和存活的那一群。

Emotional Arithmetic 巴黎心.楓葉情

a.k.a. Emotional Arithmetic: Autumn Hearts: A New Beginning(完整片名)
a.k.a. 情感算術(大陸譯名)

我看過的加拿大電影並不多,因此無法判定《巴黎心.楓葉情》是否足以代表加拿大電影圈的現況,它搓合了美國獨立電影與歐洲文藝片的拍攝手法,角色雖少,但仍著重於表現每個角色不同人格特質與彼此之間的情感,敘事雖然稍嫌緩慢,但穿插其中的回憶確實活化了片段之間的組成,當然也少不了加拿大美麗如畫的風景,以及貫穿整部電影的音樂敘事,縱使其探討的主題頗為沉重,但是電影結束後卻仍能讓人覺得格外清新。



【Melanie, Jacob & Christopher】

電影的時間主軸是在1985年,但要闡明這三個人之間關係,那是更早的一段故事,1941年二戰期間,德國占領了法國巴黎,大批的猶太難民被送往收容所暫時監禁,這段期間Jacob照顧與父母失散的可憐美國女孩Melanie與愛爾蘭男孩Christopher,他們兩人在患難中相遇,而後成為青梅竹馬,彼此有著深厚的情誼。

Jacob透過關係讓他們逃離這個可怕的地方,但Melanie與Christopher仍因國籍不同而被迫拆散,轉眼間戰爭已經平息,Melanie在加拿大落地生根,一直以來她都在找尋Jacob的下落,34年後的今日,終於連絡上Jacob並邀他來訪,但令人意外的,Christopher也一起來了,一時之間混亂的思緒讓她的內心無法平復,所有過去的回憶都更加速地一幕幕出現在她的眼簾。

Jacob能活到今天,其實歷經許多痛苦,原本是詩人的他,再被多次電擊與虐待以後,他已經無法書寫,他的部份回憶也因此喪失。當Jacob走在馬廄裡,陰暗的光線和被監禁的家畜,讓他回想起那些被囚禁在收容所裡的人,他的眼中甚至看到了Melanie和Christopher小時候的身影,在他身旁嬉笑、耳語著,甚至,他對著牲畜們叫起那些難民的名字,這一個個名字對他來說其實都是沉重的回憶。



【Timmy, Benjamin & David】

這三代男人面對擁有戰爭共同回憶的三人之間,有著微妙的關係,David身為歷史教授,但對於發生在老婆Melanie身上那段最為真實的歷史,態度卻是異常冷漠,或許他自覺受到Christopher所帶來的威脅與Jacob失心瘋癲的叨擾。其實他的內心也在交戰,該如何敞開心胸毫無芥蒂地擁抱Melanie的這段過去,是他要面對的課題。

Benjamin這個角色是我最為激賞的,由柏林銀熊獎的年輕影帝Roy Dupuis所飾演,雖然他出現的次數與台詞並不多,但是每一幕演出都處理的很有層次,就算只是躲在背景的一角,一舉一動仍然能呈現出他的確很融入這個角色。

Benjamin與母親Melanie之間是非常親密的,他甚至比父親David更能體會母親的感受,他每天看著Melanie蒐集那段過去的資料,他也試著去了解與分擔她紛亂的思緒,但是Melanie總是教他不要在意、不必擔心,但其實Benjamin知道,母親的回憶已經是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是說不要就能不要的。

【寫滿回憶的筆記本】

Melanie把當年Jacob給她的那本筆記本送還,每一頁都用娟秀的字跡寫上一筆又一筆密密麻麻的難民資料,如此地歷歷在目,而這本筆記也與Melanie一起度過了34年的時日。但沒想到Jacob卻說他已經忘了這件事,但其實在他內心是記得的,只是他以為這本筆記承載了太多沉重的回憶,因此心想說聲忘了或許能讓彼此更加釋懷。

或許吧,筆記本如同被拋棄的不堪回憶,而被遺落在外,夜裡突然一陣大雨來襲,厚重的雨水無情地拍打與沖刷,書上的墨跡洗得幾乎看不見了。過了一夜,仍然沒有人記得它、挽救它,除了敏感細心的Benjamin,他把早已浸濕的筆記本拿回房內,認真地用吹風機認吹乾每一頁,因為他知道,這本母親珍藏35年的回憶也是他身上的一部份。



最終,再度重複那段Melanie於開頭訴說的內心話:「我相信上帝,但上帝祂相信我嗎?」這句話帶點無奈,畢竟在年幼的Melanie身上發生這樣的事,對她而言的確是一場痛苦至極的惡夢,我們可以相信上帝,但是是否上帝就能因此兼顧世界上的所有人,不讓他們遭受苦難呢?也許到頭來,能相信我們的只有自己。

本片以老人牽著小孩的畫面當作結尾,似乎象徵著血脈與歷史的傳承,也許孫子Timmy現在什麼也不知道,縱使在他身邊圍繞著擁有這些回憶的人,但他長大之後是否會知道Melanie的這段故事?可以肯定的是,經歷這段故事的人,永遠無法抹滅歷史在心中所留下的痕跡,而知曉這段故事的人,也將永遠無法忘掉。

Dancing on the chair

「皮鞋底與木頭表面正激吻著,嘎滋作響。而我在椅上起舞。」

最近忙著修改論文、找尋研究對象和搬家,有好一陣子沒有創作,腦細胞都快荒廢殆盡了,昨天晚上收到義大利網友的回信,突然靈感降臨弄了一張新作品,圖像和色調都頗有歐洲的文藝風味,我正式變成一位住在臺灣的偽歐洲人。

米勒,何罪之有? What is the fault?


轟轟烈烈的驚艷米勒展已經落幕,如同以往臺灣舉辦國際藝術大展的慣例,這次米勒展依舊是罵聲不斷,這種與臺灣民間企業財團合作的展覽,多半沒一個好下場,尤其又以某報系近乎壟斷的狀態下,想要看一場藝術作品與展場品質能兼具的展覽簡直是難如登天。

其實米勒展初期的觀展品質還算可以接受,雖然動線規劃很差,展場又小,但當時看展的人其實並不多,所以觀眾多半可以稱心如意地看完整個展場的作品,至於場外那個莫名其妙的紀念品區就不多贅述,如果能把這塊區域拿來拓展展場的話該有多好,不過既然是某滿腦子只想賺錢的企業所協辦的,我想有這個諾大的賺錢紀念品區的出現可是一點也不意外。

米勒展經過被視為藝文界代表人物的廣告加持,以及各家新聞媒體報導的強力放送後,參觀人數從暑假開始就直線上升且不曾下降過,無論是要完成暑假作業寫參觀報告的學生,或是想要附庸風雅的貴婦名媛們,大夥兒不分男女老幼幾乎都來看米勒展了,就算他們在此之前可能根本連米勒是誰都不知道,他們也要來湊個一腳,因為這些作品都落腳臺灣了,不去看還真是可惜。

前幾天批踢踢藝術版在討論米勒展到底值不值去看的問題,結果正反兩面的聲音不斷,而依據我個人極為偏激的看法,我認為那些不推薦別人去看米勒展的網友,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甚至還有人大言不慚地說如此糟糕的展覽品質還不如自己去法國看。我想,到底是有哪些人有閒錢可以去買張法國機票親自飛去奧賽美術館看米勒?花一張機票錢的二十分之一跟一群人也許沒什麼藝術素養的人擠著看《拾穗》,難道就是一種錯誤?不難想像說出這種鬼話的是哪種位階的人,憑藉著自己的清高,剝奪一般普羅大眾接觸藝術的權利,我只要一想到就全身起雞皮疙瘩。

如果不是恰巧遇到奧賽美術館米勒廳整修,這些畫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出現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況且藝術對大眾來說本來就是距離很遠的東西,能有這樣一個近距離接觸藝術的機會,哪怕是為了寫暑假作業或是附庸風雅,我認為那都算是很好的經驗,如果這67萬參觀人次能有百分之一可以記住當時看到米勒作品的感動,我想那也就足夠了,在臺灣這個藝術不受重視的地方,還能夠強求些什麼呢?但是要罵主辦單位場地太小,賺錢吃相難看,也不能怪到米勒展身上啊,米勒到底何罪之有啊?

當然,米勒展的狀況和《獅子王》相比,其實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獅子王》被某藝術經濟公司簽約的當下,就已經是註定失敗,在小巨蛋演出簡直是毀了這齣傑出的音樂劇,而米勒的作品雖然展在很糟糕的展場之中,但本身作品的藝術性還是不受影響,當然,如果可以有更好的觀展氛圍那是更好。明年初將有太陽劇團要來臺灣演出,又是某報系主辦,希望他們不要再把臺灣的名聲搞臭了。我們樂見更多藝文展覽和表演可以引進臺灣,不是不能靠此賺錢,只是千萬不要滿腦ˋ子只想賺錢,而忽略了藝術的本身。

中文字的曖昧 Ambiguity in Chinese

一句已經說出口的話,可以透過文字重組的方式,變成另一段意義截然不同的句子。中文字就是這樣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中文字也因此隱藏著許多曖昧模糊的地帶,這就是我對中文又愛又恨得地方。



流浪神狗人 God Man Dog




《流浪神狗人》是一部很「臺灣」的電影,臺灣的好山好水、風俗民情、宗教信仰,全都環環相扣地串接在其中,卻一點也不會感到矯揉造作。發生在不同時地的故事,緩緩依循著劇情脈絡走,最後所有角色奇妙地連結在一起,這種電影敘事手法在臺灣電影並不多見,以我看過的外國電影來說,我覺得《心靈角落》(Magnolia)和《命運的13個交叉口》(Thirteen Conversations About One Thing)都算是運用此種敘事手法極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

神、狗、人的隱喻,在宗教上分處不同的輪迴等級,而英文片名又可發現God與Dog的回文趣味。信仰基督的原住民必勇,氣憤上帝無法幫助他戒除酒癮,他在信仰中迷失了自我,但最後救贖他的竟然是牛角車上那一尊莊嚴的佛像。而患有產後憂鬱症的青青,在寶寶猝死後的強烈打擊之下,希望倚靠上帝找到內心的安定,為了專心地信仰她丟棄了老公收藏的昂貴佛像。到底佛像和神之間的關係和本質是什麼?而信仰在這些人心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我認為,信仰什麼宗教流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仰本身,我相信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信仰自己,並對自己忠誠,也許當我們遭遇困難、深陷困惑,信仰是一種能增加自信和安定自我的好方法,但是最後去克服障礙的終究還是只有自己。

我很欣賞高捷在這部電影的演技,他把牛角這個角色演得十分誠懇自然。牛角的身體雖有殘缺,但他並不因此放棄自己,甚至他也不放棄任何一尊佛像,那些被丟棄在荒郊野外斷手斷腳的神像,祂們並不為預測名牌而存在,但是人們卻因為祂的預測不靈驗而將祂破壞流放,牛角總是會一個一個撿回來,幫祂們補上小手小腳,雖然是粗糙了點但是卻充滿了誠意。哎,連神明都有這樣悲慘的一天,更何況是人呢?殘缺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心理是一點也不殘缺的,而對比起身體完好的人,內心卻是常常感到不滿足或甚至空洞乏味,這部電影充滿了許多這種令人深思的有趣對比以及相互隱喻,這是我令我很欣賞和推薦的優點。

穿牆人 The Wall-Passer





小鐵、諾諾、雅紅三人間的虛實交錯,不如電影所引的《莊周夢蝶》來得有哲學意涵,《穿牆人》在時空的穿越之間,虛與實皆顯得支離破碎。

視覺效果與配樂一流,但劇情與敘事方式零分。或許源自於藝術家的通病,詩人們擅長晦澀與跳躍,片段與片段之間遺留著許多空白,那既是想像的縫隙,也將會是理解的鴻溝。不過,總得有人扮演電影永遠難以理解那的一部分,這樣電影才會有看頭。

指間的重量 The Touch of Fate



「指間的重量,或許是生命中無法承受的重量。」負載它,那是需要多大的墮落、勇氣與執著。

我們的社會永遠不乏像大雨一樣被硬貼標籤的孩子,學校裡當然也少不了狗眼看人低的主任。大雨連最後的避風港也容納不下他了,只好縱身離家,是逃避,也是向前,他尋找著他自己。遇見阿立的那天,他們彼此找到了自己,阿立在大雨身上看見了自己以前的影子;大雨也似乎預見了未來的自己。

大雨、阿立、老廖,三代扒手的命運就此糾纏,再也分割不清了。很多事情,一但做了就不能回頭,就算你想回頭,也回不了頭了。阿立很懂這個道理,人生中或許有很多後悔的事,但是就只能這樣繼續下去了,他所能做的,就是讓大雨能過一個不後悔的人生,但是大雨稚嫩的人生歷練訴說著,他並不能懂這一切。直到老廖為了救他而入獄,阿立因他偷來的一支PDA而死,他終於懂了,原來這就是指間的重量。

最後,大雨將阿立的骨灰灑向臺北的天空,並回想起,阿立曾帶他去過的台北101,那個全世界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或許阿立曾犯下的過錯已註定他上不了天堂,但在大雨的心裡,他早已被救贖,因為他犧牲了生命救贖了懵懂看不清未來的自己。

獨自美麗 Beauty alone

下午三點,我窗外的景致很美。

坐落在死灰的房間裡,眼簾仍有塊鮮豔的色彩正獨自美麗,鄰居的小紅花已經攀上屋頂了,在點綴著白雲的藍天背景之間呼吸透氣,帶點金黃色的陽光隨著風的流動在她身上灑落輝映。當我拿出相機欲捕捉這稍縱即逝的片刻,以最完美的取景方式切割她,但按下快門卻遲遲沒反應,相機剛好沒電了,真是無巧不成書,或許這真的是一幅獨自的美麗,只有我自己可以在此時此刻享有她。

Mince 3.87

MAX-MIN=73.19-69.32=3.87(KG)
寫論文,不僅燃燒生命,也燃燒脂肪。

No Slack!

"Shining rainbow in the heavy sky", taken at Changhua, Taiwan. (July 27, 2008)

During the livelong four months, from March to June. In order to prepare my master degree thesis proposal, I haven't gone home for a long time. Eventually, I had finished the oral examination on July 21. It was really a tough and alarmingly passage, but I thought that would be another good beginning.

After finishing these annoying things, I went to my hometown Changhua last weekend for participate in my grandmother’s 90th birthday celebration. Thank God, I could breathe deeply and freely in few days! Unfortunately, Typhoon Phoenix came with my poor vacation.Beside the damn typhoon, I passed three days with my father, grandmother and cutest doggy, Hei-Lu. Last weekend I was so lazy, so abandoned and so "ZEN", but a grand don't come for free, I must get up steam quickly. Anyway, no slack again!

Lettre à France


Hier, j'ai écrit une lettre pour acheter l’album « 7 titres ». C’est un très très bon album. Je n'ai pas fait des achats de disque depuis longtemps, mais j’ai envie de l’album de Thierry de Cara. Il est un très beau chanteur qui a de la voix. Je vais l’envoyer à l’employé de l’entreprise musique demain.

口土白勺衣刀骨豊馬僉 V O M I T


終於知道壓力大到想吐是什麼樣一個情形了,
在我的夢裡,一連四五天都逃不了論文追逐、教授叮嚀、口委圍剿的畫面。
平時的毫不留心,直至今日才真正感覺到壓力的重量,
或許這就是我的極限吧?
感謝老天,它終於出現了!

塵封了三年又半載 After 3½ years

某日,從神秘陰暗的角落挖出了兩捲底片,拿去相館沖洗才發現,原來是大三上學期拍的,時光荏苒不勝噓唏啊!不過,很意外地,裡頭有幾張相片效果還不錯,挺有味道的,放上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敲敲我的論文 Knock my thesis

當我盯著期限,無法抵擋地球轉動使它的到來,面對著螢幕注視自己匱乏的字數及頁數,我終於深刻體會到寫論文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就連期末熬夜趕工只為了交出那只會影響總成績不超過5分的期末報告時,都沒這麼煩惱和痛苦過,我很清楚這些可惡的東西來自於哪裡,但是我卻無能為力抵抗它們。

其實,寫論文應該是很快樂的一件事,雖然我一路上不停的陷入泥沼,在迷惘狀態中跟指導教授討論,還是覺得很快樂,即便她很嚴格,我自認為不拿出六十頁以上的論文大綱會對不起她。當我死命不讓研究主題脫離我喜愛的議題的時候,它便在我的未來種下了一顆不知是善是惡的果(抱歉,我現在仍不知道它是善是惡,畢竟它連頭都還沒冒出來)。

時間是個讓人矛盾的東西,因為我總是會明目張膽的浪費它,而後又驚覺它怎麼就這樣輕易讓我浪費。寫論文是需要時間醞釀的東西,我花了泰半的時間在醞釀,不過什麼都沒醞釀出來,我只是在醞釀情緒。我高傲的姿態讓我的論文檔案空白了很久,它比我還急,恨不得我每天在它身上刻些什麼,它知道我的高傲,它也與我一起容忍自己的堅持與墮落,然後期待時間的消逝可以彌補,故事的最後,我們總是知道,時間它不會彌補什麼,它只會冷眼旁觀地告訴你:「ㄟ,你真的沒有時間了。」

悶熱中的破壞 Muggy Destruction


我的心情總是隨著天氣擺動,這幾天臺北真的很熱,像這樣悶熱的天氣,我的心情就很難快樂起來。

昨天起了個大早,分不清是自然醒還是被熱醒,夏天的四點半,天已經亮得和平常白天差不多了,難得一早有精神可以走到廚房倒杯豆漿,走到陽台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再喝一口冰涼的豆漿,早晨微微的風,心情也開朗了許多,凌晨五點的永康街好安靜,只有鳥叫聲。

望向樓下,盡是一片破垣殘壁,看著那輛還沒開工的挖土機,心裡開始聽到吵雜的聲音。這附近的老舊住宅最近都被建商買走了,一間又一間地夷為平地,只剩下我們這棟釘子戶,在附近飽受戰火摧殘之後依然還健在,再過個一年半載,我看這棟老公寓也不保了,它將會變身成大安區裡最高級的住宅大樓。

是有緣還是宿命?之前住永和的時候,附近也是有人把舊房子拆了,蓋成新的大樓,讓我飽受一年的噪音之苦,沒想到搬來永康街之後,又再度目睹破壞和重建的過程,從連日的噪音和地震般的動搖中,我見證了臺北都市更新的歷史。

也許,我也正需要這樣的破壞和重建,才會有新的人生風貌,只是我現在不太清楚,我是已經破壞了,還是有待破壞。

La Boîte


你困在裡面
你動彈不得
只得呼一口氣
探個頭
那是外面的世界
而你 屬於裡面
誰來燒熱你眼睛的黑色
連同 香消玉殞

炙熱的米勒 Millet Expo is damn HOT


今天和高中同學一起去歷史博物館看米勒的展覽,熱愛藝術和迷戀法國的我,不管怎麼說都絕對不能錯過這個難得一見的大展,藉此附庸風雅一番。

雖然是非假日,但是人潮依舊非常多,無論是進場或是已經在展場裡面的,大家都是擠成一團,吆喝聲此起彼落,有如身處菜市場般的錯覺。一般大眾的觀展素養的確是尚待加強,不過臺灣能有這種大展的機會也不多,所以會有這樣的盛況我想也是難免的,能讓平常不接觸藝術的人,可以有機會欣賞藝術,也算是美事一樁。

展場動線規劃不良,人潮容易堵塞,某些展區也過於狹小,許多大尺寸的畫作都無法站到遠一點的距離來欣賞,實在是有點可惜,然而許多人抱怨的燈光和說明牌太小的問題,親自探勘之後,我個人是覺得還好,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縱使這次的展場規劃缺點很多,我還是不由得稱讚一下,他們有為兩幅重點鉅作《拾穗》和《晚禱》規畫一個較大的專屬展示空間,這個處理方式很不錯,喜歡這兩幅作品的人,就可以慢慢地靜靜地欣賞。

"Des glaneuses"(拾穗), Jean-François Millet.

"L'Angélus"(晚禱), Jean-François Millet.

我想,光是看這兩幅作品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更別說還有米勒一系列的作品,以及與其同時期的藝術大師的創作,把這些作品同時擺在一起展覽,作品之間互相輝映,真的是非常精彩。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的展期到九月初,還沒去朝聖的人記得要把握時間,享受精緻藝術的薰陶喔!

衣櫃又多了一點顏色 Colorful Clothes


真的,七彩搭配正時尚!

無論夏天或冬天,我身邊的朋友每天都會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對比起只愛穿低調色的我,他們的精神和氣色都因為衣服的襯托而耀眼了許多。是應該大膽嘗試一些色彩的時候了,最近我讓一些新的顏色闖進我的衣櫃,希望這樣的氛圍可以讓我的心情好一些。

L'Amour Mobile


巴黎,浪漫不是沒有原因。最近看到一則很有趣的報導,巴黎運輸局發表一份調查報告,名為《移動的愛》(L'Amour Mobile),這份報告證明巴黎的確是個浪漫花都,地鐵更是都市愛情故事的重要製造者。

巴黎運輸局調查發現,巴黎地鐵是個滋長愛情的地方,研究人員相信,恐怕不獨巴黎如此,其它城市也一樣。調查顯示,巴黎人在網路上留言尋找那些萍水相逢的美麗陌生人,其中大部分是在地鐵上遇見的。這些人只因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一段簡短交談,而無法忘懷對方。在博物館、公園、咖啡屋或大街上擦肩而過,反倒沒辦法激起這麼大的熱情。該局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有12%巴黎人有過在地鐵與陌生人認識,後來彼此成為朋友或戀人的經驗。運輸局官員現正構思在地鐵月臺增設咖啡屋,好讓那些彼此看對眼的人能延續他們之間的對話,或提供行動網路服務,讓旅客們能尋找心靈的伴侶。
所言不假,前陣子法語老師也才說過,巴黎是個會讓人們產生化學變化的地方。他搬出鐵證,他的一位朋友,曾在地鐵與一位陌生人相遇,這兩人分處不同行進方向的列車上,但交會的那一瞬間兩人視線有了交集,他朋友心裡便知道「就是她了!」,於是馬上衝出車廂去找她,多麼浪漫的一見鍾情啊!兩人最後順利成為了一對戀人,最近還結婚了。

到底為什麼巴黎比起其他國家的城市這麼不一樣?像巴黎一樣漂亮的地方也不是沒有,我想,除了環境因素之外,法國人特有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都是促成浪漫的催化劑。當一個城市被冠上浪漫的頭銜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群又一群追隨浪漫、渴望浪漫的人,我應該也是其中的一個吧!

Parisians are falling in love with strangers on the Métro(原文)

研究僧修行中 Graduate Online


上面是我的MSN大頭貼,從我隨意塗鴉的作品中擷取下來的,再用繪圖軟體進行局部修改而成,因為是臨時起意,所以也沒有弄得特別仔細,但是我想應該足以看得出來我想要表達的是什麼。695600021是我的學號,繡在這件卡其制服上的名字變成了「研究僧」,這不僅意味著我的身分已經被研究僧所取代,並且也代表著我正遭受到這個身分所衍伸出來的責任與箝制。

為了不讓人生計劃拖延,我必須得在本學期末提出論文大綱,然後在下個學期末完成論文,由於我的墮落與懶散,以及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雜事纏身,再加上我的個性始終是猶豫不決,所以光是在論文研究方向和研究題目上,就和教授周旋了許久,不僅對不起教授,也對不起自己。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突破這樣的窘境,只能每天藉由創作曼陀羅(Mandala)來調適自己的心情。

令人高興的,在不斷遭受困難的論文旅途上,又出現了一道曙光。在處理研究對象的部分,因為大學朋友的協助,讓我卸下了不少壓力,我又再次體會到人脈的重要性,藉助著朋友的人脈,讓我的論文又前進了一步。每每在我陷入泥沼的時候,總是會有人站出來拉我那麼一把,我想我真的是很幸福!

被遺忘的端午 Forgotten Duanwu Festival


早上我搭捷運去頂溪的郵局領我的包裹,結果郵局竟然大門深鎖,盛怒之餘,看到張貼的公告才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為什麼今年的端午過得如此靜悄悄呢?才想到,原來是少了媽媽的粽子。之所以把端午節遺忘了,是因為以往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總是會捎來電話,問我想不想吃粽子,她想宅配一些粽子給遠在台北的我,讓我沒回家過節也能有粽子吃。媽媽的手藝非常好,粽子料多又實在,吃了十多年風味依然不減,我也習慣了那道地的家鄉口味,所以其他人包的粽子在我吃起來就不太像是個粽子。最近媽媽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包粽子又算是一件累人的事,所以今年她就沒有包了,當然我也就沒有口福可以吃媽媽的粽子了。

為了彌補被遺忘的端午,我到小七買了一顆溫泉玉子飯糰,準備用來充當粽子,雖然它形狀不是很像,但是它有米有蛋,我想應該是能勝任這個角色才是。搭配它的,是我最近很喜歡喝的奈奈子葡萄蘇打(要命的貴,很久才能買一次),帶有淡淡的葡萄酒香,搭配上粽子,是一種絕配的中西合璧新式口味!

好可愛的新聞 What a Cute News!


哈士奇超商偷吃 主人帶狗道歉 2008.5.31

愛犬流浪街頭,偷吃巧克力蛋,主人希望賠償費用,超商婉拒,不過,重回熟悉地盤,哈士奇瞄到巧克力蛋,還是擋不住誘惑。這隻哈士奇狗Sunny,真的是創下治安史上最爆笑記錄,因為3天前牠走失了,肚子餓,就跟著客人混進超商。哈士奇走進超商後,繞了10幾分鐘,找到最愛吃的巧克力蛋,一口就吃個精光,而且牠還不是單打獨鬥,還有共犯阿布在門口把風。原來這兩隻狗是好朋友,阿布是老在地熟門熟路,出來會自己回家,至於Sunny,只要有巧克力蛋,哪管迷不迷路。狗偷吃糖果,當然無罪,只是要提醒飼主,愛狗就別讓牠吃太多巧克力,以免中樞神經中毒。
看新聞的的圖片,巧克力色的哈士奇偷吃巧克力!還有同胞阿布把風,笑翻~有沒有這麼可愛啊!健達出奇蛋外表有包鋁箔紙耶,開始想像狗狗偷吃的畫面,把巧克力蛋一顆一顆咬下來,還用手剝開來吃,吃完之後留下一片杯盤狼藉,大搖大擺開心的走出去。不知道主人是怎麼發現的,我想大概是哈士奇巧克力沾得滿嘴都是吧!

Oscar Pistorius 一位沒有雙腿的田徑員




Oscar Pistorius,一位沒有雙腿的南非田徑運動員,是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殘障者。他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和身體健全的人在同一個場上較勁,那雙碳纖維的義肢可能造成的不公,讓他飽受爭議,歷經多少次的夢碎。如今2008北京奧運,我們將有機會一睹他的風采,看他是如何有自信地馳騁在奧運場上,比起我們,他一點也不殘缺...

Il fait beau.


今天的天空好藍
雲跟我說:Have a nice day!
感覺一切都要豁然開朗了
我也真的希望
一切可以豁然開朗

天災 Natural Disaster

最近緬甸發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風災,連日的狂風和暴雨,如同海嘯般吞噬了沿海的低窪地區,那些地方正好居住了許多窮困的人民,在房舍不穩固、防護設備不足的情況之下,無奈且無情地,已經轉化為驚人的傷亡數字。

不管是聖經或是儒家思想,天災常常會被解讀為上天對人類的懲罰,身為渺小軀體的人類,儘管思想再偉大,知識再精進,卻仍舊難逃上天的掌控,一場又一場不可預測的天災不斷地輪番上演,水災、海嘯、地震、風災……甚至未來有可能會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從大自然乃至於整個宇宙,人類總自以為是全世界的主宰者,但每逢遭遇天災時,我們卻永遠只能善後,就算連科學家和預言家都大聲疾呼預測到了天災,我們能做的依然很有限,冷酷的經驗事實告訴我們,天災是不可預測的,你只能隨時等著被上天懲罰。

我把天災看作兩類,一類是像地震和風災這種的爆發性天災,另一類我則稱它為慢性病天災,其實真正恐怖的是後者,雖然它不是立即性的,但是卻可以讓人陷於一種察覺與非察覺之間的模糊,漸漸地威脅人類的生存。我們短暫的生命相對於自然宇宙那長達百年或千萬年的運行,是如此地孱弱不堪,臭氧層破洞、海平面上升、氣候變遷、糧食與能源的消劫……等,這些現象,伴隨著人禍的積累,正悄悄地啃噬著我們,而我們卻不痛也不癢,縱使察覺了也像從來沒察覺過一般,或許有一天,最終,人類將會滅亡於自己親手促成的天災之下。

我的五月研究小間 Study Room of Library


我那看似華貴實卻貧瘠的所,它的研究生是沒有研究室的,就連要使用唯一一間團體討論室都得和其它組搶,搞得一副學術圈都小鼻子小眼睛的,好似在做職前訓練一般。為了神祕的人生計畫能夠順利進行,我必須趕在明年一月底前畢業,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在六月底前一定要將論文大綱口試完畢,因此,再想到我那壓根兒都還沒成形的論文題目,不由得打了一股冷顫。

初次申請圖書館五月份的研究小間,今天第一次使用,整體上來說感覺挺不錯的,我喜歡這種旁邊沒有人干擾的環境,更清楚的說,那就是「閱讀和研究」的環境。在家裡,我根本沒有辦法好好專心處理學業的事情,或是靜下心來思考研究的方向,每天光是被隔壁房那個沒水準的室友吵,就弄得我快要發瘋,哪天我發飆二話不說衝到廚房抓起菜刀殺去直搗黃龍都有可能,所以我多麼迫切地需要一個優良的研究環境來感化我啊!

在研究小間待了一個下午,溫暖和煦的陽光,加上舒適穩定的冷氣(註:我租的地方冷氣很古怪,不開太熱開了又太冷,只好一直開開關關),雖然還是會聽到一點點外面的車陣聲,但是這種環境已經比我原先的處境好太多倍了。看了幾本碩論,複習了幾頁法語,順便偷偷上網一下,今天下午過得特別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