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何罪之有? What is the fault?


轟轟烈烈的驚艷米勒展已經落幕,如同以往臺灣舉辦國際藝術大展的慣例,這次米勒展依舊是罵聲不斷,這種與臺灣民間企業財團合作的展覽,多半沒一個好下場,尤其又以某報系近乎壟斷的狀態下,想要看一場藝術作品與展場品質能兼具的展覽簡直是難如登天。

其實米勒展初期的觀展品質還算可以接受,雖然動線規劃很差,展場又小,但當時看展的人其實並不多,所以觀眾多半可以稱心如意地看完整個展場的作品,至於場外那個莫名其妙的紀念品區就不多贅述,如果能把這塊區域拿來拓展展場的話該有多好,不過既然是某滿腦子只想賺錢的企業所協辦的,我想有這個諾大的賺錢紀念品區的出現可是一點也不意外。

米勒展經過被視為藝文界代表人物的廣告加持,以及各家新聞媒體報導的強力放送後,參觀人數從暑假開始就直線上升且不曾下降過,無論是要完成暑假作業寫參觀報告的學生,或是想要附庸風雅的貴婦名媛們,大夥兒不分男女老幼幾乎都來看米勒展了,就算他們在此之前可能根本連米勒是誰都不知道,他們也要來湊個一腳,因為這些作品都落腳臺灣了,不去看還真是可惜。

前幾天批踢踢藝術版在討論米勒展到底值不值去看的問題,結果正反兩面的聲音不斷,而依據我個人極為偏激的看法,我認為那些不推薦別人去看米勒展的網友,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甚至還有人大言不慚地說如此糟糕的展覽品質還不如自己去法國看。我想,到底是有哪些人有閒錢可以去買張法國機票親自飛去奧賽美術館看米勒?花一張機票錢的二十分之一跟一群人也許沒什麼藝術素養的人擠著看《拾穗》,難道就是一種錯誤?不難想像說出這種鬼話的是哪種位階的人,憑藉著自己的清高,剝奪一般普羅大眾接觸藝術的權利,我只要一想到就全身起雞皮疙瘩。

如果不是恰巧遇到奧賽美術館米勒廳整修,這些畫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出現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況且藝術對大眾來說本來就是距離很遠的東西,能有這樣一個近距離接觸藝術的機會,哪怕是為了寫暑假作業或是附庸風雅,我認為那都算是很好的經驗,如果這67萬參觀人次能有百分之一可以記住當時看到米勒作品的感動,我想那也就足夠了,在臺灣這個藝術不受重視的地方,還能夠強求些什麼呢?但是要罵主辦單位場地太小,賺錢吃相難看,也不能怪到米勒展身上啊,米勒到底何罪之有啊?

當然,米勒展的狀況和《獅子王》相比,其實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獅子王》被某藝術經濟公司簽約的當下,就已經是註定失敗,在小巨蛋演出簡直是毀了這齣傑出的音樂劇,而米勒的作品雖然展在很糟糕的展場之中,但本身作品的藝術性還是不受影響,當然,如果可以有更好的觀展氛圍那是更好。明年初將有太陽劇團要來臺灣演出,又是某報系主辦,希望他們不要再把臺灣的名聲搞臭了。我們樂見更多藝文展覽和表演可以引進臺灣,不是不能靠此賺錢,只是千萬不要滿腦ˋ子只想賺錢,而忽略了藝術的本身。

0 Comment 給我回應: